翟天临事件:论文查重与文凭贬值的双重困境

翟天临事件:论文查重与文凭贬值的双重困境

2021年,又名“天临三年”。三年前,演员翟天临在直播时的一句“知网是什么东西”,不仅弄丢了自己的博士文凭,还引发了论文抄袭、学位造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。

“没有人年年恨翟天临,但年年都有人恨翟天临”,这句话道出了毕业生们的无奈。自2019年起,高校毕业论文查重率大幅提高,让无数学子在毕业季陷入焦虑。

翟天临后遗症:查重机制的荒谬

翟天临以一己之力增加了毕业论文的难度,但查重机制的不合理也难辞其咎。网上流传的“枣树梗”生动展现了查重的荒谬:

原论文: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。

一改:我家门前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,也是枣树。

二改:我家门前种了两棵结果子的树,一棵叫做枣树,另一棵,也叫枣树。

文凭通货膨胀:努力贬值的时代

更残酷的是,即便拿到博士文凭,也可能面临“文凭通货膨胀”。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·柯林斯在《文凭社会》中指出:

“随着越来越多人获得高学位,文凭的价值不断下降。”

中国博士学位授予突破1万人规模仅用17年,而美国用了100年。“博士满街走,硕士不如狗”成为现实。

万物皆可内卷的教育困境

翟天临事件折射出的是教育系统的深层问题。正如经济学者管清友所说:“这些年来贬值最大的不是货币,而是你的努力。”

当寒窗苦读的学子发现有人靠“Ctrl C + Ctrl V”就能轻松获得学位时,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严峻挑战。“万物皆可内卷”成为这个时代的写照。

THE END
<<上一篇
下一篇>>